网上有关“电子信息工程具体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具体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它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如语音、文字、图像、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交换及无线、电缆、光缆等的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可从事信号的处理、传输、交换及检测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电子设备与系统的研制、生产与应用,电子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应用与开发,微波技术的研究、应用及开发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的协会概况
中国科学院 于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是国家科学技术方面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包括5个学部(数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技术科学部),以及11个分院(沈阳、长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成都、昆明、西安、兰州、新疆)、84个研究院所、1所大学、2所学院、4个文献情报中心、3个技术支撑机构和2个新闻出版单位,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此外,还投资兴办了430余家科技型企业(含转制单位),涉及11个行业,其中包括8家上市公司。 学部 中国科学院学部(以下简称“学部”)成立于1955年,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负责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提出研究报告,对学科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目标提出建议,对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学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目前有院士687人,其中外籍院士41人。学部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体院士大会,其常设领导机构是学部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执行主席。学部现设有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物学部、地学部和技术科学部五个学部。 学部成立初期,即组织院士参与制定了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86年,在89位院士建议下,中国科学院建立了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4位院士联名建议加强中国高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1993年,在王大珩、师昌绪、张光斗、张维、罗沛霖、侯祥麟等院士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国工程院。 近年来,学部围绕西部开发、国家安全、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教育、学科发展战略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咨询报告报送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基础科学研究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 中国科学院已逐步建立和发展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天文学、生命科学、地学与环境等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天文学领域,现有16个研究机构,其中有10个研究所、2个研究院、3个天文台和1个授时中心,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是基础科学方面的重要研究力量。目前,在这些研究机构中建设有基础科学领域的国家实验室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院重点实验室19个。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先后启动了国际量子结构、核心数学、聚合物科学与材料、交叉科学理论物理和复杂系统研究团队。研究团队主要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团队的带动作用,培养出在中国本土成长的一流科学家。为推动国内纳米科技研究工作,在中国科学院纳米科技中心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成立国家纳米科技中心。 中国科学院已经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托卡马克和激光聚变装置、长波授时台等重大科学工程装置,以及2.16米光学望远镜、多通道太阳磁场望远镜、米波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等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目前正在建设的大科学装置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大型非圆截面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含谱仪)重大改造工程等。 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先后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如数学定理的机器证明、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τ轻子质量精确测量、新核素合成、超新星观测、高温超导、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应用、非线性光学晶体、过渡金属原子簇结构和性质以及金属有机化学等等。同时,为我国信息、能源、材料、资源、农业、医药、空间和国家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以及形成科技战略储备做出了重要贡献。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吴文俊院士、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院士分别荣获2000年度和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院士刘东生荣获2003年度,2004年度空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院士叶笃正荣获2005年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院士李振声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3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26个国家和院重点实验室、12个植物园、22个标本馆、9个典型培养物保藏库和11个野外生态学研究台站,拥有6800多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 在北京的7个研究所以农业高技术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要方向;由7个研究所(中心)组成的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人口与健康为主攻方向;在西南的4个研究所组成了西南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发展基地,主要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在湖北的3个研究所重点研究水生生物学和病毒学及其生物技术;另外在青海和广州各有1个研究所,分别进行青藏高原生物学和植物学及退化生态学的相关研究。 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国科学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岛素结晶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完成了366卷中国植物志、动物志和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创建了最完整的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完成了水稻基因组框架图和粳稻4号染色体精确测序。蝗虫生态学与治理、恢复生态学、害虫防治、作物品种选育、水产养殖、创新药物等的研究为国家的生态安全、农业经济发展和人口与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用二步发酵法生产Vc中间体、黑曲糖化酶酶活的提高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人干扰素超高表达、转基因鱼和体细胞克隆技术牛等重要研究成果,有些已实现产业化。在新药研究方面,共创制新药50多种。解毒药二巯基丁二酸是我国首次被美国仿制、经FDA批准上市的药物;抗疟疾药蒿甲醚是我国出口的唯一首创新药,1995年被列入世界药典;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地奥心血康”等药品年产值已达14亿元人民币。 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 在资源环境领域,中国科学院现有24个研究所、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院重点实验室和47个重点建设的野外观测试验台站。野外台站分属于生态系统研究、大气本底观测、地磁台链、特殊环境与灾害监测等四大网络,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长久性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目前,资源环境领域拥有近9000人的科研及管理队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研究体系。 资源环境科学领域涉及固体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遥感、农业等多个重点学科。多年来,广大科技人员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勇于攀登科学高峰,在地球早期生命研究、进化古生物学研究、国际界线层型研究,以及各门类化石总结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在东亚季风环境系统、黄土、岩溶、冰芯、湖泊、古海洋学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以及海洋生态动力学等方面开展古环境变化和过程研究,重建了东亚自然环境演化规律;积极而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球变化研究。陆相生油理论、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东亚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环境污染机理、青藏高原隆升及环境效应等研究工作,取得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根据地域分异、地表水热平衡、元素迁移转化和生态环境特征,完成了各种自然区划、生态环境区划、农业和经济区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沙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治理、中低产田改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水养殖、海洋药物等方面,提供了一批实用的技术和模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地球信息科学在政府决策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高技术研究与发展 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中国科学院共有28个研究所、2个技术支撑单位、1个国家实验室、4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14600余名科研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涉及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光电科技、材料、能源、交通、化学工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领域,曾为我国计算机、激光、合成橡胶、“两弹一星”等研究做出过重大贡献。近几年来,在高技术研究与发展领域进一步加强了基础性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为了强化研究所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工业配套能力,已建成31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院工程中心,并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形成一个高技术企业群体。 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的任务是:从事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与社会进步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高新技术研究;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解决国家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提高我国高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在提高我国高技术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等方面,起到有显示度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各研究所积极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有效载荷、小型化超强超短激光、纳米材料、有机合成化学、40万千瓦蒸发冷却电机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龙芯”高性能CPU芯片等大批创新研究成果,为我国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化工与材料、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写下了新的篇章。 高技术产业化 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中国科学院按照新时期办院方针,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同时,积极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平台,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企业化,进一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资兴办的企业,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已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19家。院直接投资的企业(含首批转制单位)有82家,如著名的联想集团控股公司等;研究所投资的企业有356家,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突出的成都地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科合臣化学公司等。目前,全院已有8家院、所投资的公司在境内外上市。在31个国家和院级工程研究中心中,有14个已经完成公司制改造。此外,在建和筹建中的科技产业园区有21个。 中国科学院依法设立了“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代表院对院直接投资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出资人权利,并对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相应的保值增值责任。 2001年度,院、所投资企业营业收入434.54亿元;利税总额42.99亿元;创汇额2.94亿美元;所有者权益117.22亿元;从业人员约5.24万人,其中为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4万人。 中国科学院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十分重视与省市的技术经济合作,近年来陆续与23个省、市、自治区及有关地(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多渠道、多途径、多层面地推进与产业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在烟草、纺织、石化、机电等行业加强技术合作,并与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大庆油田、上海电机集团、上海广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与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多种合作关系。为加强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合作,向全国29个省(市)的170个地(市)、县和一批企业选派了科技副职,同时接收地方和企业选派的挂职干部在院短期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院与地方合作项目在2001年度为地方形成销售收入152亿元人民币,利税33亿元人民币。另外,创造社会效益折合114亿元人民币。 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56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39.8%;中国工程院院士53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8.6%。全院有专业技术人员3.7万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万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0.75万人。全院在读研究生2万余人,在站博士后1千余人。 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在中国科学院,为“两弹一星”的研制做出了历史性贡献。80年代开始,为培育中青年科技骨干,解决人才断层问题,中国科学院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90年代初推出了“百人计划”,以吸引和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全院人才队伍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以来,在全院推行了以队伍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人员总量控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型用人制度和“三元”结构分配制度等人事制度改革,为中国科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和2001年分别启动了“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 与“海外知名学者计划”,加大了对国外优秀青年学者的吸引力度。目前,全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科技岗位中,45岁以下科技人员已占科技人员总数的75%以上,全院人才队伍呈现出人员精干、结构合理、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国内地位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 为保持人才队伍的创新活力和竞争能力,中国科学院自1978年开始选派优秀的科技人员和管理骨干出国深造,迄今已公派1.6万名访问学者、研究生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学和访问进修,目前已有近1万余人学成回国工作。同时,在院内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为龙头,以京外若干基地为依托的继续教育网络。 为国家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科技人才,是中国科学院对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于1951年与高校一起开始实行统一计划招收研究生制度,1977年率先恢复因“文革”而中断的研究生招生,1978年经党中央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50年来,中国科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7万余名研究生,其中包括中国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和第一位双学位博士。2001年,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成立,现有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基本覆盖了理科所有的学科领域,同时还具有相当数量的工程技术学科和一定数量的人文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全院形成了一个以北京为主体、联系和覆盖全院的研究生教育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于1958年创办、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以科技为背景的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建校4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近5万名高层次人才。中国科技大学也是首批获准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和国家重点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科学院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促进现代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已同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国际组织和企业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签署了院级合作协议70余个,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目前,国际科技合作人员交流每年逾万人次,全院有380多位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中担任不同层次的领导职务,并聘请了140多位外国专家学者担任院、所的名誉职务和客座教授。 国际合作工作以围绕国家、院重大项目开展实质性合作为重点,取得了数百项成果,其中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沙尘暴的防治、1%人类基因组测序、中日大学群合作、德国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中法信息自动化与应用数学实验室、英国石油国际公司中国中心、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等项目成绩显著,在全院科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国科学院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加强了与第三世界科学院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吸纳了外资外贷 ,扩大了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同时也加速了人才培养。 近几年,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在促进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科学出版与文献信息 文献服务与出版是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也是提升科研创新活力的基本要素。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科学院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已初步形成了以院文献情报中心为中心,以上海、兰州、武汉、成都四个地区学科文献情报中心为分中心,连接全院相关研究机构图书信息室以及国内外主要大型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立足全院、面向全国、开放互联的网络化科技文献情报服务体系。其文献收藏总量达3300多万册(件),已建成国内最具规模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文献收藏体系,并建成了包括多种联合目录、文摘杂志和文献数据库的自然科学文献检索体系和国际联机检索终端,每年向院内外数十万用户提供服务。两三年内,将基本建设成为我国在自然科学领域最具规模和地位的、面向全社会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 在出版事业方面,中国科学院也已初步形成以科学出版社为中心的科学出版集团和以科学时报为主体的报业体系,出版范围从传统纸质出版物到现代数字化电子出版物,从学术专著、科普著作到各种杂志、报刊。依托中国科学院一流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科研工作,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它们每年出版上千种包括学术专著和科普著作在内的科技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以及290多种科技期刊,其中不乏在学术上具有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知名出版物。文献服务和出版工作的紧密结合和协同发展,将为中国科学院成为国家知识库、思想库和人才库构筑起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平台,并成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院组织高等自考教育,实行免试入学,根据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划和教材,采用全日制大学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每门可程参与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成绩合格,由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绩合格,有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和主考院校联合颁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并获得国际认可
提倡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团结中文信息处理学科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及海外学术界朋友,为促进学科发展、繁荣我国中文信息处理事业而努力。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是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不断深化改革,继续拓展新的工作领域的同时,进一步树立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普工作主力军、国际民间科技交流重要代表和“科技工作者之家”的鲜明社会形象,努力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组织。 (一) 开展有关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科内容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二) 普及有关中文信息处理的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
(三) 编辑出版、发行中文信息处理学科领域的科技书、报刊和音像制品;
(四) 对国家有关中文信息处理的科技发展战略、政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决策进行科技咨询,接 受委托进行有关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科技项目论证、科技成果鉴定及技术职务资格评定等;
(五) 开展中文信息处理学科领域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六) 设立“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发现并推荐中文信息处理学科领域的人才,表彰、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科技工作者;
(七) 开展对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有关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继续教育,普及传播先进技术;
(八) 维护有关中文信息处理学科领域的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反映会员的意见和呼声;
(九) 举办为会员服务的事业和活动。 学会办公室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四街4号
工作委员会
学 术主 任:马少平单 位:清华大学
组 织主 任:孙 乐单 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国际联络主 任:王海峰单 位:百度
咨 询主 任:慈林林单 位: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语言资源建设和管理主 任:徐波单 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青 年主 任:赵世奇单 位:百度
专业委员会
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简介
汉字编码亦即汉字编码输入技术专业,它是专门研究如何将汉字按形音义的规律作出编码,将汉字信息输入计算机。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也是一项人机工程。它包含基础与理论、科研与设计、生产与实践、应用与检验、优化与提高方面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如下: 1.汉字处理的输入技术的研究;整字键盘输入技术;汉字输入技术智能化;2.词语处理的输入技术的研究;3.编码输入方案的评测;4.编码技术的理论比、规范化与标准化
民族语言文字信息专业委员会简介
我国有56个民族,使用着数十种文字和近百种语言,民族语言文字信息专业委员会着重开展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及其有关的工作,主要包括:1.有关民族语言信息(文字的、语音的)处理编码和各类标准的制定;2.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系统研究开发;3.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设备;4.实用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工程(多语种语料库,民族语言文字的统计研究、民族文字文献检索系统、古籍整理系统含民族文字的排版系统、辞书辅助系统等);5.其它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成果向民族语言文字的移植及有关问题。
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简介
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领域,其一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其二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中尚未成熟的分支。当前主要研究领域有:1.汉字识别;2.汉语语音识别与合成;3.字频、词频统计;4.汉语词语切分;5.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6.编码理论和评测标准;7.字形压缩技术与理论;8.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想结合的基本理论;9.以中文信息处理为目的的语言学,文字学理论;10.中文信息处理的其他理论问题
汉字信息处理系统专业委员会简介
本委员会团结和联络从事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教学、研究、设计的专家共同商讨中文信息处理系统方面的科学和技术方向、共同切磋学问,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本委员会着重研究下列课题:1.中文信息处理体系结构与计算机体系结构关系; 2.中文信息处理与信息处理关系;3.中文信息处理代码体系结构;4.中文信息处理标准化体系;5.中文信息处理与西文信息处理兼容关系;6.多文种(语种)信息处理体系结构;7.人机接口系统研究;8.中文信息处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程序设计语言、通信网络系统等。
汉字设备专业委员会简介
汉字设备是中文信息处理人机接口的桥梁,系统的基础,本专委旨在于加强从事汉字设备研究设计、生产及应用领域里进行广泛的学术、技术交流和探索,使汉字设备的生产和应用不断推向新的水平。其研究方向如下:1.系列化的传统型的输入输出设备技术研究;2.系列化的智能型的输入输出设备技术研究;3.汉字设备与系统接口技术的研究;4.各种类型的汉字库,词语库的研究;5.汉字存储设备及高密度存储技术研究;6.汉字工作站的研究与开发;7.探索汉字设备的新技术、新设备;8.为了对产业进行宏观指导,开展汉字设备技术规范及标准化的研究。
自然语言处理专业委员会简介
自然语言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建立各种类型及用途的语言信息处理系统,对人类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信息进行研究、加工及处理。使语言在交际中提高功效并使这种交际扩大到人机之间。因此,可以说,自然语言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际应用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一大特征,其学术水平与工程化程度往往是社会发达的标志之一。 自然语言处理专委所开展的学术研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机器翻译;2.自然语言理解;3.言语分析与合成;4.语言数据库及各种语言数据的统计与分析;5.计算机辅助教学;6.与上述语言信息处理系统有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应当说明的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学术讨论研讨,应突出各种系统的研制,实验及应用,就是说,更着重于它的工程化特点。
计算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简介
计算语言学是语言学、心理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既要利用计算机对汉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定量化、精密化的统计研究,又要对汉语的语言规律作出形式化的描述,为计算机的中文信息处理提供理论依据。计算语言学专委员的研究课题有:1.计算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知识表示、学习模型、记忆组织、语义学理论等;2.汉语的句法分析,包括汉语句型的归纳、句子分析与生成的策略和算法、计算机用的汉语词典等;3.话语和篇章的处理,包括话语的心理学和语言学模型、篇章分析、篇章的生成等。4.自然语言理论与计算机翻译的理论研究,包括知识的组织、系统结构、推理技术等;5.用于计算语言学研究的各种软件和开发环境、专用语言等;6.汉语的人—机接口。计算语言学专委会将致力于组织国内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学术界与各国及国际对口学术组织的交流和合作,向国家主管部门提出本学科长远的发展的规划和短缺课题的开发建议,推动我国计算语言学的各项研究工作。
汉字字形信息专业委员会简介
汉字字形信息专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1.团结汉字字形设计和出版印刷、字形信息处理方面的科技人员,研究汉字字形的理论,鼓励和组织计算机系统使用汉字字体的创新,发展汉字字形信息处理技术,促进我国汉字字形信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2.组织有关专家以科学方法系统地总结汉字字形信息处理技术进入国际社会;3.推动汉字字形信息压缩技术的研究及技术交流活动;4.组织有关专家对汉字字形及其信息质量进行评估,促进汉字字形信息的标准化工作;5.组织国内外有关汉字字形信息技术交流和学术活动。
教育专业委员会简介
教育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八年四月成立。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中文信息处理专业,在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开设中文信息处理的专业课或选修课。一方面争取国家教委批准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中设立硕士点和双学士班;另一方面组织编写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中文信息处理教材。定期召开学术会议。
速记专业委员会简介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速记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3月在北京正式成立。旨在团结我国一些有代表性的速记专家、学者、工作者,开展速记与信息方面的研究、宣传和推广工作,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速记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组织部分,属于信息学科。其概念内涵,除了手写速记以外,还有机械速记和电脑速记。速记方法已与电动文字处理机、电子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里,由于注重效益,速记机、速记电脑十分普及。为了提高我国办公室工作自动化和会议记录、法庭审讯、新闻采访、国际翻译等方面的效率,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开展中文速记方面的研究、实验和推广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中国速记标准化、规范化191工程”(简称“GB速记191工程”)已交由速记专业委员会负责进行。这一工程包括了手写速记的规范化,以及中文速记机和中文速记电脑的研制和发明。第一阶段计划,定四年完成。
人工智能与教育专业委员会
本委员会团结和联系从事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工程设计的专家共同交流和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这个跨科学的新领域,包括如下的研究方向:1.智能教学系统、分布式智能学习网络;2.智能教育管理系统;3.中文多媒体、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职业教育训练与模拟;4.认知科学、认知诊断、学习理论、机器学习、机器发现与教育;5.知识获取、知识库、知识工程、教育专家系统与知识处理;6.神经网络、大脑开发、快速教学原理与应用;7.人工知能与教育的中文环境开发、设计、包括人机接口、语言、超文本、数据库、混合系统等。
信息检索专业委员会
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简称信息检索专委会)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根据我国信息检索领域学术研究和应用发展的需要建立的二级学术组织。信息检索专委会是一个学术性、公益性、非赢利性、产学研结合的学术机构;是全国范围内学术沟通、合作交流并推产业化的平台。
社会媒体处理专业委员会
社会媒体是以社会网络为基础,支持大众发布、传播信息的媒体,内容包括SNS网站、微博、博客、论坛、维基百科等网络媒体所承载的信息。社会媒体无论在形式、内容和规模上都与传统媒体有根本性的变化,给中文语言处理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挑战。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的任务是对社会媒体中的语言内容、网络结构以及其他多媒体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研究领域涉及计算学、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多个交叉学科。研究方向包括:● 面向社会媒体的自然语言处理● 社会网络分析与复杂系统● 社会媒体处理与社会科学● 社会媒体挖掘、预测与推荐● 社会多媒体分析与可视化● 社会媒体舆情分析与精准营销● 社会媒体安全、隐私保护与计算支撑平台● 社会化媒体营销与整合品牌传播● 大数据营销与品牌的网络形象研究 理事长:李 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理事长(按姓氏拼音排序):
黄河燕(女) 北京理工大学
刘庆峰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迎建 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施水才 北京拓尔思(TR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孙 乐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孙茂松 清华大学
吾守尔·斯拉木 新疆大学信息学院
徐 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张桂平(女) 沈阳格微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秘书长: 孙 乐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等 。
历届领导
第七届学会领导(2011-2016)
理事长:李生
副理事长:黄河燕、刘庆峰、刘迎建、施水才、孙乐、孙茂松、吾守尔·斯拉木、徐波、张桂平
秘书长:孙乐
第六届学会领导(2006-2011)
理事长:倪光南
副理事长:曹右琦、陈肇雄、李生、刘迎建、孙茂松、徐波、赵琛
秘书长:孙乐
第五届学会领导(2001-2006)
理事长:倪光南
副理事长:孙玉芳、李峰、傅永和、华绍和、陈肇雄、曹右琦
秘书长:曹右琦
第四届学会领导(1996-2001)
理事长:陈力为(1996-2000) 许孔时(代理事长,2000-2001)
副理事长:王选、傅永和、许孔时、李峰、苏东庄、孙玉芳、倪光南
秘书长:曹右琦
第三届学会领导(1991-1996)
理事长:陈力为
副理事长:王选、许孔时、李峰、苏东庄、欧阳轵能、支秉彝
秘书长:曹右琦
第二届学会领导(1986-1991)
理事长:钱伟长
副理事长:安其春、陈立为、刘涌泉、甄健民、许孔时、支秉彝 秘书长:许孔时
秘书长:许孔时
常务副秘书长:李峰
副秘书长:陈树楷、欧阳轵能
第一届学会领导(1981-1986)
理事长:钱伟长
副理事长:安其春、陈立为、阎沛霖、刘涌泉、聂春容、甄健民、 许孔时
秘书长:许孔时
副秘书长:陈树楷、欧阳轵能、于清汶 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和挂靠单位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联合主办学术刊物——《中文信息学报》。
关于“电子信息工程具体是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迎梦]投稿,不代表南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ren30.com/cshi/202501-185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南人号的签约作者“迎梦”!
希望本篇文章《电子信息工程具体是什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南人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电子信息工程具体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电子信息工程具体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