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德日进的主要论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德日进的主要论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人的现象》是根据科学的进化论来立论的。它突破各门学科之间的界限,统摄精神与物质、智慧与肉体的关系,把宇宙的一切演变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讨。从宇宙的基本物质开始,经过复杂的演变过程,到生命和思想的出现,德日进全给予有机的综合。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篇——生命出现之前:第二篇——生命;第三篇——思想;第四篇--生存之道。(34-35页)
⑴“物之里”、“物之表” 和“结构复杂性与意识定律”。德日进从分析地质和古生物资料中断定,宇宙是一部进化的历史,进化贯串宇宙发展的全过程。他指出,进化使物质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然而如果只注意物质外表结构的复杂化,而无视物质里面还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必然会得出宇宙最终格毁灭的结论。例如有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的推断,任何物理化学的变化不会产生新的能量,而能量在变化成热时却又部分地在消失,所以宇宙中可用的能量在微粒组合过程中是在不断消失的。再根据熵的定律.一切组合最终趋于瓦解,所以宇宙将会毁灭是必然的趋势。而人们深入观察宇宙的进化现象时却会发现,尽管物质在越变越复杂时,宇宙中可用的能量在微粒组合过程中有所消失。可是由于物质里面内在的力量使物体获得了新的能量。物质除了可以测量的表面外,还有一个甚为隐秘的“内在天地”,在这内在天地里简直藏有无穷的力量。(想一下耗散结构理论)德日进随即提出了他的—对新术语:“物之里”(Dedans des choses)和“物之表”(Dehors des choses)。
德日进提出,物质从外表看来是静止的,其实里面却蕴含着动力。例如生物有其生命力,人有意识能力。即使在有生命之前,也不无生命,在有意识之前,也不无意识,只是不到一定程度,不为人们所发现而已。好比物体必须接近光速时,人们才觉察其质量的变化,它的温度必须高达五百摄氏度时,人们才觉察其放射性。同样,物体在未达到100万或50万原子的复杂结构时,看来是没有生命的,其实,它已蕴含着生命的种子。总之,在生命出现之前,必然有“生命的种子”(Previe),在意识未出现之前,必然有“意识的微粒”(Grans de conscience).只是由于浓度不够,不为人们所觉察。正是由于“物之里”的作用,物体结构的复杂化不会受到能量消失的影响,相反。由于它,才促进进化,保障更新的复杂结构的出现。或者说,“物之里”这东西如生命力或意识能力越强盛,结构也越复杂;反之亦然。所以,在任何进化过程中,结构的复杂化同意识的增强是互相联系的,而且是成正比的。简言之,结构的复杂性与意识是并进的。由此,德日近得出结论说,在进化过程个有一条重要的规律.即“结构复杂性与意识定律”(Loi de complexite conscience)。
⑵“切线能”和“轴心能”。为了阐明“物之里”与“物之表”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德日进又提出“切线能” (Energie tangentielle)和“轴心能”(Enrgie radiale)两个新概念加以解释。
所谓“切线能”,相当于一般科学上所指的能量,故有人译作“物质能”。所谓“轴心能”,德日进自认要给予科学界说实在不太容易。有人译作“心灵能”。德日进指的是精神力量,所以对照“物质能”,亦可译为“精神能”。“切线能”即“物质能”起排列组合的作用,把同类的物体如原子和原子、细胞同细胞等组合在一起,建立纯粹的外在联系,使物体增多或扩大。“轴心能”即“精神能”则具有向深度和高度发展的功能,它指导物体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使物体本身越来越复杂,而出现生命或意识,如它使物体从量到质的飞跃、无机体变为有机体、人类意识的出现和增强,等等。
德日进还说,这两种能是各自独立的,但互相之间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们彼此之间有某种关系,但又不是直接的。显然物质能和精神能之转变不是直接的转变,物质的增加不一定使精神成正比地增加,但它们之间具有不可否认的关系。“切线能”即“物质能”虽然主管物体外部结构,但物体的组织结构会增进“轴心能”即“精神能”;而“轴心能”虽然属于物体内部的指导性力量,但也能作用于“切线能”。特别物体意识形成之后,即物质发生质变、跨过了思想这—临界点之后,“轴心能”起全面的主导作用,引导整体向更高层次进化。所以,“切线能”和“轴心能”是相互依存的,有时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则互为因果的。在意识形成之前,即在宇宙和生物的生成阶段,“物质是精神的模型”、“物质能”起主导作用;在意识形成之后,“精神居临物质之上”,“精神能”起主导作用。任何时候,二者都缺一不可。由于它们,才出现进化现象。最初,由于它们,宇宙得以形成;尔后,依然由于它们,出现生命、思想等。总之,由于它们,宇宙包括人类才得以不断进化,并向着越来越高的层次迈进,一直到精神化,使宇亩和人类达到最终的完满境界。
⑶“先行的东西”与“后继的东西”。德日进以其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知识一再肯定,宇宙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宇宙间生命的出现,是由于物质内部包含着生命的种子,只是在生命出现之前,其色彩不够浓厚,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事实上,生命之前已有生命的蛛丝马迹,因为如果物质早先没有原始的内涵,真的生命怎能浮现呢?人们大概无法肯定,曾有一个时期是绝对无生命约。既然有生命存在,那末追到最初,必然有所潜在。因而,如果没有生命的种子,就不可能出现生命。由于存在着生命的种子,一旦达到一定的条件,就突变而出现生命。
必然存在着“先行的东西”,然后才会出现“后继的东西”,“先行的东西”与“后继的东西”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临界点前后,“先行的东西”与“后继的东西”有极大的区别,但它们本身具有内在的联系。
⑷宇宙进化史。在德日进的宇宙整个的进化过程理论中,物质与精神的对立、质与量的鸿沟、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线,是完全不存在的。
宇宙的历史就是—部进化的历史。进化本身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一种不可逆的向上运动。“没有正向演化,生命只能得到扩展;由于正向演化(orthogenic原译为:直向),生命就有了不可战胜的升华运动”。不过,他不赞成达尔文等生物学家的进化论观点,只承认外部刺激是宇宙进化和生命发展的动力;他不反对外部影响的作用,但认为物体的内在动力才是物体直向演化的主要动力。宇宙一直是依靠自己的内在力量而逐渐进化的,结构复杂性与意识并进的规律就是直向演化的有力证据。
在结构越来越复杂而意识越来越增强的进化过程中,每一次进化,即每一次出现新的现象,部必然经过这样三个阶段:第一是扩散(Divergence),第二是收敛(convergence),第三是表现(Emergence)。所谓扩散,指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可压制的发展自己的倾向,使自己增加,如原子的增多,生物的繁殖,人口的增长。所谓收敛,指事物繁殖增加后产生一种综合或统—的集中条理的倾向,人口的控制和集中等。所谓表现,即事物经过收敛后出现一个新的状态、新的层次,如原子组合而成的新分子,细胞变成有生命的生物,人类组成社会等”。对于这种进化三阶段的论述,个别学者曾把它同黑倍尔的辩证法相类比,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德日进的进化三阶段理论是独特的,毋宁称之为“德日进的自然辩证法三阶段论”。德日进认为,宇宙的每一次进化无不经过这三个阶段。事物每经一次扩散和收敛,就出现一个更复杂、更高级纳新层次:如此不断发展,逐渐出现细胞、生命、植物、动物,最后—直到出现人类和思想。进化进程中的第一个完整现象是宇宙生成,这时候宇宙具备物质和精神这两种基本素材,物质表现为占主导地位。随着物质的不断运动,逐渐出现进化的基本规律,如“结构复杂性与意识定律”。尽管进化是极其缓慢的,但一直在演变,一直在向复杂的结构和意识方向迈进。继第一个现象的第二个现象,就是生物生成。在这时期,由于结构的复杂化和意识的增强,水平明显提高,生命便出现了。从而,物质和精神成为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关系。生命的出现是宇宙进化史上第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接下来第三个现象是人类生成,即人及其思想的出现。这时候,生命起了本质的变化,进化达到了崭新的、自觉的阶段。人成为宇宙进化的主人。根据大量的考古资料分析得知,脑是动物意识的标志,哺乳类动物意识的深化同脑的进化是相联系的,具体地说,它们的发展是成正比的,这就意味着脑的进化使生物界达到又一个转折点,也就是说,脑化现象是生物进入另一个新状态的有力证明。显然,当人们回顾生物界时,不难发现,大自然正在给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建造强有力的脑的区域,于是人类诞生了,思想出现了。正因为人有思想,人要观察宇宙,宇宙的一切因而也开始明朗化了。正因为人及其思想的出现,还意味着意识跨过了反思这一门槛,因为人不仅有思想来思考宇宙,而且还意识到自己在思考。由于这反思,人与动物有了实质性的区别,人的现象“不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而且是存在状态上的改变”。总之,人和思想的出现,“就是一个新天地的产生。
不过,德日进承认,大概谁也无法知道思想最初究竟是怎样出现的。真想弄明白,不妨想象小孩在成长过程中,理智是怎样达到觉醒的,这个例子就够了。可见,在转折点的前后,状态是不一样的。然而。谁也指不出其中间的过渡点,这是从零到全的突变,从不能思想,变成能够思想。它仿佛一个门槛,只要迈一步.就能够“跨过”,那“跨过”的过程,科学无可奉告。不过,一过这门槛,人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54页)
在阐述思想和生命的出现时,德日进特地强调,物质和精神一开始就具有内在的联系,否定了把物质和精神割裂开来或彼此对立的观点。物质的演变,促使物质内涵的精神具体呈现。反过来,精神的出现,同样也影响着物质的发展。物质和精神都是宇宙进化中的自然现象。用德日进本人的术语来说,物质无非是“物之表”,精神无非是“物之里”,它们本身是同一对象的两方面。在进化过程中,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在程序上,可以说一是“先行的东西”,一是“后继的东西”。“后继的东西”为“先行的东西”所准备;最初,“先行的东西”起主导作用,后来,“后继的东西”起决定作用;一旦越过“临界点”,出现新的状态时,例如生命出现之后,“后继的东西”则比“先行的东西”表现得更为复杂,层次更为高级。德日进拒绝把精神之类的“后继的东西”说成是与物质无关的东西,更不承认是由某种超自然的外在力量授予的非事物本性的特殊现象。
⑸关于人类前途。自从二次大战以来,一种“对于存在的忧虑”普遍流行。德日进说,根据这些人的看法,人的前途似乎可能出现以下三钟情况:一是悲观失望,二是逃避现实,三是全面解体。
德日进认为,这证明人类面临成功与失败、生存与灭亡的重大快择。德日进认为,把人类的前景描绘成,人们将越来越关心自己而越加自私,人类的处境将变得越加困难,大地将遭到严重破坏,面临毁灭的危险,人的前途是令人悲观失望的,――这种思想和言论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们与大自然的进化规律背道而驰的。宇宙既然开始了它的伟大工程,为了产生人,奇妙地克服了许多几乎难以想象的困难,难道人们不应该同它一起冒最后一次风险,全力以赴地走到尽头么?说到底,最有力的保证是,这项伟大的工程本身已显示出必然的趋势:生命既然使人们走上思想之路,人们便不能不沿着进化的规律,进一步向前发展,走精神化之路。全人类同心同德建设大地的新精神。
德日进满怀信心地说,前途是绝对乐观的,理智要求我们拿出这信心。人类由于心智层的发展,业已从原先分散的状态逐渐聚集起来,遵循大自然的进化规律,既本能地又理智地即自觉地朝向统一的方向迈进。由“个别反思”进入到“集体意识”,注意并关心整体,向着整体化(Totalisation)迈进。人类在“人化”进程中必然会进行“社会化”(socialisation)和“全球化”(P1anetisation)的活动。个人与个人之间互相联合起来,国家与国家、种族与种族之间互相联合起来,所有距离都消失了,全人类终于达到合而为一的大团结。世界正在进行最终的大综合(Mega--synthese),通过这大综合,人类进化终于达到其“最终点”(Point omega)。这“最终点”不仅是尚未存在的理想中心,而反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中心。由于它具有无限的吸引力,它能使心智层实践宇宙进化最后一次飞跃,突破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扬弃物质,使人们进入到“超个人”、“超国家”、“超种族”、“超意识”和“超时空”的完全精神化境界,即人们长期以来所渴望的最完满的神圣境界。德日进作为极其保守的天主教的一名神职人员,发表如此大胆的论断和充满信心的预测、确实不无惊人之处。在保守的天主教人士看来,简直是无视上帝,亵渎神明,违背传统教义,宣讲异端邪说了。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德日进依然坚持其科学探讨,进行其进化论思维。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生究竟是什么?
一共有五种学说:
一、神创论
也叫特创论,如《圣经》。认为生物界的所有物种(包括人),以及天体和大地,都由上帝创造出来。世界万物一经造成,不再发生任何变化,即使有变化,也只能在该物种的范围内发生变化,是绝对不可能形成新的物种的。神创论还认为,各种生物之间都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亲缘关系。
难以解释:遗传学、解剖学研究的结果——不同生物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亲缘关系、同种生物也在动态变化;地球上的物种在不断的产生,也在不断的灭亡。
二、自然发生论
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如我国古代认为“腐草化为萤”“腐肉生蛆”等,认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
被否定的依据:18世纪时,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发现,将肉汤置于烧瓶中加热,沸腾后让其冷却,如果将烧瓶开口放置,肉汤中很快就繁殖生长出许多微生物;但如果在瓶口加上一个棉塞,再进行同样的实验,肉汤中就没有微生物繁殖。实验证明肉汤中的小生物来自空气,而不是自然发生的。1860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简单而令人信服的实验——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三、宇生说
假说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某些微生物孢子可以附着在星际尘埃颗粒上而落入地球,从而使地球有了初始的生命。
疑问:宇宙空间的物理条件,如紫外线等各种高能射线以及温度等对生命都是致命的,即使有这些生命,在它们随着陨石穿越大气层到达地球的过程中,也会因温度太高被杀死。
四、热泉生态系统
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发现了几处深海热泉,迄今已发现数十个这样的深海热泉生态系统。这里生活着包括管栖蠕虫、蛤类和细菌等兴旺发达的生物群落,它们生活在一个高温(热泉喷口附近的温度达到300 ℃以上)、高压、缺氧、偏酸和无光的环境中。这些化能自养型细菌能利用热泉喷出的硫化物(如H2S)所得到的能量去还原CO2而制造有机物,然后其他动物以这些细菌为食物而维持生活。
由于现今所发现的古细菌,大多都生活在高温、缺氧、含硫和偏酸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与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极其相似;热泉喷口附近不仅温度非常高,而且又有大量的硫化物、CH4、H2和CO2等,与地球形成时的早期环境相似。因此,部分学者认为,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不仅可以为生命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质,而且还可以避免地球以外物体撞击地球时所造成的有害影响,因此热泉生态系统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场所。另一些学者认为,生命可能是从地球表面产生,随后就蔓延到深海热泉喷口周围。以后的撞击毁灭了地球表面所有的生命,只有隐藏在深海喷口附近的生物得以保存下来并繁衍后代。因此,这些喷口附近的生物虽然不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但却是现存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
五、化学起源说
这一假说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步演变而成。分四个阶段:一是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条件下进行的;二是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三是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四是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人短暂的一生,决定着自己未来生命的含义。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念一想,事关我们未来的大局,我们的一分一秒、一昼一夜在公正地记录着我们的功德和罪孽,何去何从,完全由我们自己选择决定。
能否将我们的生命延伸到千年界、万年界、极乐界,取决于我们的一生如何度过;能否避免生命下到家畜界、阴间、火炼层,也完全依据我们一生中的所作所为。
我们短暂的一生,价值极大,既是把地球上的所有财宝给我们,若肉体死后我们的生命不能去高层生命空间,而是下到家畜界,那么,我们所拥有的全部地球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假如我们在地球上一无所有,肉体死亡后生命若能去千年界享受一千年的幸福,甚至能去极乐界享受永恒的生命,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二: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生命的定义很多,有生理学上的、遗传学上的,等等等等。不过,我认为最科学的是薛定谔于上世纪50年代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提出的观点:生命是一个热力学意义上的开放系统,它依靠从外界吸收低熵的物质(如食物),将其转化为高熵状态(如二氧化碳和水)排除系统外,从而维持自身的熵越来越低。
简单地说,就是:生命是负熵。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吃饭,更多的是为了获得负熵,而不仅仅是获得能量。薛定谔作为一个研究物理出身的人,看生物问题往往视角特别独特。
我倾向于这个定义是因为,它高度概括了生命的最基本特征,并且还可以对可能存在的其他形式的生命也作出定义。比如,地球上的生命都是有机的,但可不可能存在无机的生命呢?如果我们发现外星人,它们不一定非得是有机的,那么共同点就应该是都有负熵。也就是说,我们不必局限于生命一定得是有机的。而且,定义中的“熵”,也不一定非得是热力学上的熵,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熵,比如信息论里不就有一个“信息熵”吗?这样,符合上述定义的一个信源也可以认为是生命。
当然,这样定义的缺陷也显而易见了,就是太过于宽泛,远远超出了现在生物学的研究对象。这也是它最大的争议之处。
另外,薛定谔的这个定义吸引了一批物理学家、数学家的理论上的探讨,形成了“耗散结构论”。所谓耗散结构,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熵不断减少的开放系统。目前发现,耗散系统一般都有自组织行为,换言之,薛定谔的这个定义已经把生长、发育、生殖、遗传等特征包括进去了。不过这个证明过程比较复杂,在这里也不好讲清楚,具体可以参考耗散结构论的有关书籍。
您可以在图书馆里查阅有关资料,如《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生命是什么》(薛定谔著)《混沌生物学》等。我不知道您主攻的是生物学的哪一个方面,不过这些书可以使您对生命科学产生全新的认识,如果您还没有了解这些知识的话。
另外补充一点,薛定谔的这个定义目前争议还是很大的,不过影响也很大。上世纪70年代左右诞生的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区别于老三论,即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都或多或少地和这个定义有关。从新三论发展而来的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更是现在整个科学界非常重大非常热门的交叉学科问题。建议您了解一下。
不妨谈谈我对其他生命定义的看法,当然只是个人的。
目前教科书上最完整的生命定义是要符合6个条件:1、有共同的物质组成(核酸、蛋白质等)和结构(一般指细胞结构);2、有新陈代谢;3、有应激性;4、有生长、发育、生殖现象;5、有遗传、进化现象;6、能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不过我认为,一个科学的“定义”,其内部各个条件应该相互独立。即,如果定义满足条件1、2、3的叫A,那么1、2、3中任何一条不能被其他一条或几条推导出来。比如,三角形的定义是“三条线段首尾相连组成的图形”,那么我们没有必要定义成“三条线段首尾相连且内角和为180°的图形”,因为后一个条件可以被前一个推导出来。
以这样一个观点来看这个教科书上的生命定义。首先,条件1就值得怀疑,因为它直接导致了病毒是不是生命这样一个现在都还在争议的问题。魏泰克的五界分类系统里就没有病毒的位置,虽然我还是支持病毒是生命的。而且以后要是发现了没有细胞结构或者没有核酸蛋白质等又很像有机生命、能生长发育遗传的物体,那唯一的办法就是修改定义的。这样的话,这个定义很狼狈。而且这个定义有很浓厚的描述性生物学色彩,而描述性生物学,一般很难深入生命本质进行研究。
条件2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但条件3“应激性”我怎么想都觉得可以从新陈代谢推导出来。新陈代谢其实就是自组织的具体表现,那么应激性应该就很自然了(理由好像不太充分)。条件4“生长发育”的基础是新陈代谢,貌似也可以推导。遗传的基础当然也是新陈代谢,但是如果要推导似乎没有前面几个那么容易,可以保留。条件6“适应环境、改造环境”我觉得完全可以从前面推导:有了遗传,进化就很自然了;有了进化,适应环境就很自然了;生命作为环境的一部分,自己发生变化,环境自然也变化,也就改造环境了。所以这一条可以删掉。
后来我又看到一个定义,只有3条:1、有一个明确的边界可以区分生命部分和非生命部分;2、有新陈代谢;3、有生殖、遗传现象。这个简洁多了。
再后来,就看到薛定谔的定义。我觉得,用数学的方法,从薛定谔的定义出发,可以推导出教科书上的6个条件。所以,我倾向于薛定谔的定义。
三:人生究竟是什么:
人生是生命在人间的一次旅行,只有一次性出入境签证, 且往返的期限也已确定。
1.人生的位置
当我们了解了宇宙、上帝、人类的起源,知晓了时间和空间的价值及作用后,我们知道,人不是宇宙中最高级的生命,人也不是宇宙中最低级的动物,人生是通向低层生命空间和高层生命空间的中转站,人从出生到肉体死亡的过程是不断积累功德的过程,积累的多,生命就向高层发展,积累的少,生命就会在原地踏步(来世仍返回人间),一点无积累,生命就会向低层发展。
2.人生的价值
人短暂的一生,决定着自己未来生命的含义。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念一想,事关我们未来的大局,我们的一分一秒、一昼一夜在公正地记录着我们的功德和罪孽,何去何从,完全由我们自己选择决定。
能否将我们的生命延伸到千年界、万年界、极乐界,取决于我们的一生如何度过;能否避免生命下到家畜界、阴间、火炼层,也完全依据我们一生中的所作所为。
我们短暂的一生,价值极大,既是把地球上的所有财宝给我们,若肉体死后我们的生命不能去高层生命空间,而是下到家畜界,那么,我们所拥有的全部地球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假如我们在地球上一无所有,肉体死亡后生命若能去千年界享受一千年的幸福,甚至能去极乐界享受永恒的生命,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3.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在于如何把生命延伸到高层生命空间,也就是求道成仙。
不明此理,将是糊涂人生、无常人生、悲剧人生、短暂人生、苦恼人生。若明此理,将是清楚人生、有常人生、喜剧人生、恒久人生、幸福人生。
由于神的对立,人性中也就同时存在了两种对立面:正义和邪恶。每一个人,只要审视自己,就会发现自己是神与魔的统一体,就看我们向那一方面发展。向着正义,可以成仙、成佛;无标准,则继续成人、向着邪恶,则成动物。
为了维护宇宙的相对稳定,上帝对宇宙中的一切都进行了规范,并将灵性置于万物之中,灵性是生命之源,上帝是掌握生命之源的唯一源泉。
关于“德日进的主要论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初嘉煊]投稿,不代表南人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anren30.com/cshi/202501-93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南人号的签约作者“初嘉煊”!
希望本篇文章《德日进的主要论述》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南人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德日进的主要论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德日进的主要论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人的现象》是根据...